《包法利夫人》读后感3000字 -尊龙凯时平台登录

本书是法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大师福楼拜的代表作。我们初中时就在课本里就读过,现在到了跟书中人差不多的年纪再来重读,不禁有种“初读不识其中意,再读已是书中人”的感觉。

此次收到的是2020年7月中信出版社的新版《包法利夫人》。译者是金龙格,名气不如老译者李健吾和周克希,但是拆封新书,最大的惊喜莫过于随书附赠的豪华大礼:精美书签一张,明信片一张,纪念款信笺1张(以福楼拜法语手写原稿为创意源头,极具趣味性和收藏价值)。翻开扉页,俄罗斯插画师原创的13幅精美全彩插图映入眼帘,生动还原了小说经典场景。而书的末尾则完整收录了作者年表,让人可以快速了解文学巨匠福楼拜的传奇一生。

看得出,这个版本的《包法利夫人》诚意满满,不止于文字本身。

《包法利夫人》是在法国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长篇小说,通过外省农村少女爱玛在修道院受到与自己出身完全不相称的贵族教育后,又受到消极浪漫主义思潮的影响而在嫁给平庸无能的乡村医生包法利做续弦后由失望逐步陷入堕落的泥潭,最后在高利贷逼迫下服毒自尽的悲剧,深刻地揭露了法国19世纪中叶恶浊的社会现实,被公认为巴尔扎克之后法国第一部杰作。

然而就是这样的一部杰作,在问世之初却遭遇了社会上的强烈非议。

《包法利夫人》于1856-1857年间在《巴黎杂志》上连载,轰动文坛,亦在社会上引起轩然大波。法国当局对作者提起公诉,指控小说“伤风败俗、亵渎宗教”,并传唤作者到庭受审,最终以“宣判无罪”收场,而隐居乡野、籍籍无名的作者从此奠定了自己的文学声誉和在文学的地位。曾有人问福楼拜,谁是法利夫人的原型,他答道:“包法利夫人就是我自己。”

没读过这本书的读者,一定会有两个疑问,疑惑作者为什么会说自己就是书中的包法利夫人,疑惑这本书哪里“伤风败俗、亵渎宗教”了,至于被判刑?

《包法利夫人》.jpg

我想先给你讲两个关于福楼拜写作《包法利夫人》的小故事,来解释第一个问题。

第一个故事。有一天早上,一个客人去拜访福楼拜。福楼拜用过早饭就上楼去工作,一直写到中午。吃午饭时,客人问他写了多少,福楼拜说,我写了一个逗号。吃过午饭,福楼拜又埋头工作了一下午。到晚饭时,客人又问下午写了多少,福楼拜说,我把早上那个逗号抹掉了。

第二个故事,还是一个朋友去拜访他,看见他坐在门口痛哭流涕,哭到都哭不出来了,还在哭。朋友问他出了什么事。他说,包法利夫人死了。朋友弄清了包法利夫人是谁后,笑着说,你可以不让她死啊。福楼拜说,不,她非死不可,她已经无法再活下去了。她不得不死了。说完了,又接着哭去了。

这两个故事都可以反映出福楼拜对创作付出的心血。从10岁时起,福楼拜就没有停止过写作,他早期的习作充满丰富的想象,超现实的情节和大量玄学,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用译者的话讲,“怀有一种拥抱所有时代的梦想”。

福楼拜擅长从前辈作家身上汲取灵感,无论是《浮士德》还是《堂吉诃德》都给过他创作灵感。而现实中的感情纠葛与资产阶级的社会新闻亦源源不断的为他提供创作素材。包法利夫人就是作者自己,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19世纪自然科学的发展,受到遗传学、生物学的影响,福楼拜的作品也运用了实证主义的手法,所描绘的是带有唯美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主人翁爱情,主题却是批判平庸鄙俗的现实社会。自然科学的发展,让人类对自然界的规律和环境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促使人类去探索自然界的奥秘,这也宣告了人于自然界不断追求的主动性,希望能这个残酷无情变幻莫测的大自然中把握自身的命运,《鲁宾逊漂流记》便是这这个时代主题的代表。可以说爱玛也是这样的人,她不满足现状。她没有查理的唯唯诺诺,没有罗道尔夫和勒乐的世故精明,没有莱昂的自由,没有郝麦的市侩,却误把文艺作品堆砌出来的理想国当做是理想世界去追求。既不懂得分辨自己需要的是情欲、金钱还是权势,也不懂得以姿色和手腕去谋得自己想要的,这无疑是将自身未来赌在等待被引诱的机会上。要不生不逢时自怨自艾抱憾终生,要不时来运转从此过着冰火两重天的生活,无论哪一种都很难说不是一种悲剧。所谓命运其实就是让机缘的风恣意操控一个人的一生。

在一个世纪之后,作家毛姆不能理解福楼拜为什么竟把爱玛弄得如此狼狈,让她死于负债累累。她挥金如土,在享受爱情的滋润的同时却毫无管理金钱的概念,而毛姆认为他作为一个农民的女儿,应该具有农民阶层所拥有的经济头脑,为自己精打细算,然而她显然成了贵妇人的模样儿。小说往往将现实压缩,以文学的形式反映真实的、深刻的社会现象、社会背景,或者反映某种思想、某种哲学观念甚至某种宗教信仰。爱玛的悲哀在于,她的身份和思想与现实环境格格不入。引发爱玛悲剧的这个社会,来自修道院的失败教育,来自充斥着男权主义和平庸鄙俗的现实环境,这正是福楼拜所批判的。爱玛所处的正是法国大革命遗留的浪漫之风50年后,这是浪漫主义死亡的年代,法国大革命引起的激情已经消退,只留下现实与平庸。爱玛代表浪漫主义之风,而她的死亡象征着浪漫主义的终结。

回到法国当局指控小说“伤风败俗、亵渎宗教”这件事,福楼拜在某些章节有床戏和(马)车震的描写,那些暗示肉体快乐的段落统统被删。作文www.yuananren.com福楼拜很气愤,立刻予以还击,引起了拿破仑三世铁拳统治下的法国当局的重视:事情被闹大了。在审判之前,公众压根不知道福楼拜这号人,审判过后,民众开始抢着阅读这本“禁书”,未删减版15000册销售一空。当时的欧洲文坛星光熠熠,意见上分为两派:以大仲马,小仲马为首的一派,对《包法利夫人》不屑一顾,同样观点的还有乔治·桑和圣伯夫,“我要谴责他的是……整个作品在善方面的缺失……书中甚至找不到一个人物代表善”。

殊不知,这种基调正是福楼拜所追求的。

在《包法利夫人》中,我只想描绘出一种灰色的调子,潮虫生活的那种发霉的色调。

而支持福楼拜的一派,则有波德莱尔,雨果和莫泊桑。波德莱尔是第一个也是最透彻看出《包法利夫人》蕴含的文学价值的作家。雨果呢,把福楼拜誉为同时代最优秀的大师,他是最忠实的小迷弟。莫泊桑作为福楼拜的徒弟,对作品研究的更加仔细。“是对生活本身的呈现,更是文学的一场革命”。福楼拜与巴尔扎克,司汤达的区别在于,他对人物和事件保持沉默,不予置评,人物在说话时,作者本人从不把自己放进去。

她爱海只爱海的惊涛骇浪,爱青草仅爱青草遍生于废墟之间。她必须从事务得到某种好处。凡是无助于她感情发泄的,她皆看成无用之物,弃置不顾--正因为天性多感,远在艺术爱好之上。她寻找的是情绪,并非风景。

他心想,这些夸大其词的话背后,只是些平庸至极的情感而已,所以对这些动听的话是当不得真的;这正如内心充沛的情感有时无法用极其空泛的隐喻表达出来,因为任何人都无法找到一种很准确的方式来表达他的需要、他的观念以及他的痛苦,人类的话语就像一只裂了缝的蹩脚乐器,我们捣鼓出些旋律想感动天上的星星,却落得只能逗狗熊跳跳舞。

“在通奸中发现婚姻的平淡无奇”——相信大多数读者对爱玛给予的更多是同情,而不是谴责。爱玛这种有悖伦理纲常的感悟,主要原因不是自身的腐朽与堕落,更多是由于心中憧憬的浪漫情调与真实生活的巨大落差所带来的。而其家庭对爱玛不切实际的培养,社会风气物欲横流的弥漫,才是包法利夫人悲剧的根本原因。福楼拜以凝练质朴的文字,留下了这部具有深刻批判性的现实主义名著。

法利夫人自私、愚蠢、虚荣、狠心、庸俗、势利,可又天真到让人不忍心,怀着与生俱来的生命力和女性美,几乎彻底沉醉于欲望中,可面对重大打击与死亡时,也会有一瞬间的超脱与向上的挣扎,然后面对爱情又故态复萌。包法利夫人具有一切女人的优点与缺点,唯一缺乏的,大概就是理性吧。毫无理性地活着,很容易悲剧,可是对那些理性的男人,又有致命吸引力。

全书最具有悲剧色彩的人,显然是包法利医生。所有的风流韵事,所有的江湖险诈,其实都与他密切相关,他却毫不知情。对夫人一直是一片痴心,甚至在包法利夫人蒙羞自杀后,还守着死去的爱人,神魂颠倒,却在无意间,发现了锁在抽屉中的情书,于是一切了然,孱弱单纯的可怜人一命呜呼,不禁让我想起水浒传里的武大郎,小人物命运何其惨兮!

萨特说,人固然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但在接受这些外部信息的时候,却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组合这些因素、从而构成自己的心理。

我们每个人都是包法利夫人,但是我们都有能力保持清醒,不至于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迷失掉自己。怎样过好一生也许是一个没有答案的议题,但值得我们每个人去找寻,我常跟小师妹讲,一个人的欲望就算比他的能力多一分钱,那他也是贫穷的,放弃追寻一些不重要的东西,活着会纯粹许多。作者:墩蛋探险记

《《包法利夫人》读后感3000字》.doc
将本文下载保存,方便收藏和打印
导出文档
复制全文
导出文档

1:《毛毛虫的天空-杨红樱童话全集》读后感1000字

2:《看见》读后感400字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