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蓼之虫》读后感1000字 -尊龙凯时平台登录

《食蓼之虫》这部短篇幅的小说,就小说本身的艺术品质而言,算不是十分完满的作品,但对于谷崎润一郎的创作生涯而言,应该是顶重要的一部作品。它预示着谷崎润一郎《痴人之爱》之后的某种转向,也酝酿着“恶魔主义”美学风格的行成。

《痴人之爱》写作于1925年,谷崎润一郎设置了一位日本式的男性让治以及一位西方式的女性娜奥米,让治企图将娜奥米调教成理想的女性,以期获得她的崇拜。小说到了最后,被调教的娜奥米反倒成为调教者,但即便如此,无可把握的让治仍不愿意放手,甘愿成为其奴隶。但小说不纯粹是情爱故事,性别也是政治的隐喻,在二者情感关系的背后,呈现出的是日本国民普遍的自卑心理,对于欧美文化的自卑。

《食蓼之虫》.jpg

到了1928年,谷崎润一郎在《食蓼之虫》中仍旧在探讨男性的与女性的,日本的与西方的权力关系。但不同的是,让治和娜奥米都悄然发生了反转,这从命名上就能略知一二——男性从日本式的让治转而命名为颇具异国特色的斯波要,而女性则从颇具异国特色的娜奥米转而命名为日本式的美佐子。然后有意思的是,命名又与人物形象相错位,即反倒是前者才是倾向于日本式的或者说古典美学的人。

小说围绕斯波要与美佐子的离婚事件展开,这其中男主人公斯波要仍旧是“谷崎润一郎式的”、相对怯懦者,在离不离婚、什么时候离婚、如何对儿子阿弘坦白离婚事实等问题上,斯波要纠结万分,犹豫万分。撇开婚姻疲软期本身可能的阴翳心理(这一主题在后续的《钥匙》中得到了完美的呈现),在文化意义上,重要的不是斯波要在离婚事件中的纠结,而是斯波要在纠结中由被动状态慢慢主动认同并且趋向了净琉璃、三味弦等所象征的日本古典文化。

这一认同首先需要打破的是既有的自我认知,即对自己作为一位“现代人”的界定,而打破这一认知的恰恰是离婚事件。换句话说,斯波要一直是将自己视为新潮的现代人,也正因此,他觉得可以非常“文明/现代”地将妻子让渡给第三者阿曾,但问题在于,这种身份的认知实质上是种想象性、经不起实践推敲的认知,事实上斯波要根本就无法彻底接受妻子为他人所享用的事实。美佐子同样如此,这位非常“摩登”的太太在尝试非常“摩登”的婚姻模式时,作文www.yuananren.com并没有想象中的自在自如,而是充满了内心的纠缠与痛苦。可以说,无论是斯波要,还是美佐子,看似现代,但骨子里仍是传统的,而二者两性关系之所以失衡,很大程度上在于二者自我认知分裂。而相对应的,作为对照的岳父和其小妾阿久,表面看他们是落后于现代的、老旧的结合,但问题在于,反倒是他们才呈现出了和谐的两性关系。

在小说的最后,岳父介入到离婚事件中,虽然没有明说结局,但岳父的几番话也隐晦地暗示了两人关系走向复原的结局。

有意思的是,小说伊始,两人在纠结要不要去岳父家,经过几番离去与回归、回归又离去的波折之后,小说最后,两人回归到岳父府上,并将以此作为起点。这种空间上的位移很大程度上成了关系复原或者说文化认同的转变的隐喻。

当然,《食蓼之虫》与谷崎润一郎在现实生活中所经历的“小田原事件”或多或少有所联系,但不可否认的是,《食蓼之虫》也确实预示了谷崎润一郎之后的美学转向。正因为有了《食蓼之虫》,所以《钥匙》《细雪》等的写作便也水到渠成了。

《《食蓼之虫》读后感1000字》.doc
将本文下载保存,方便收藏和打印
导出文档
复制全文
导出文档

1:

2:自闭历程观后感600字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