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陈氏弟子,秉承陈氏史学以小窥大,发微知著的本领,在陈氏寒门庶族-高门世族分析框架下,从有限而零散的史料着手,试图发明山涛这一夹在曹魏-司马氏政权结构连接点位置上人物之复杂形象,以勾勒围绕山涛、羊祜、贾充等主要角色的魏晋之际政治生态。
作者材料辨析之功可圈可点,例如第34到第37页,对羊祜出任中护军一职的分析,表明羊祜在推动完成魏晋嬗代的历史事变中发挥的积极政治功能。
然而纵观全书,绝大多数结论下得太过轻易,实在难以让人信服。比如论及武帝伐吴的反对声浪,作者坚持认为并不能证明群臣的普遍反对,而是“借一种不实指的叙事写出几个特定的不可指明的人的反对活动。”(第59页)但毕竟史料有“议者多不同”、“朝议多违”、“群臣多不可”,“惟预、羊祜、张华与帝意合”等诸多记录,作者并未对这些史料提供有力反驳。
相比之下,同样针对本文列出的多个观点,仇鹿鸣在《魏晋之际》一书中所做的分析明显更加有理有据、合情合理。徐氏则更像是先有了观点之后再搜集材料加以强行论证,甚至让人怀疑,这样一篇结论牵强的名文放在今天的环境下能不能顺利通过答辩。
本文另一个优点是行文流畅,以笔者极其有限的阅读经历看来颇似读《万历十五年》的感觉。只是通篇“涛”如何如何,“祜”如何如何,有点上世纪末言情小说的感觉哈(我没看过言情小说!)。另外如果作者脑洞更大一些,倒不失为近百年前的马伯庸。作者:翔羽叶
《《山涛论》读后感500字》.doc
将本文下载保存,方便收藏和打印
导出文档
复制全文
导出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