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洛兢兢业业了一生的心证说在此案遇到了利用心理杀人于无形的劲敌!
这样一位手不粘血的刽子手,让我联想到江户川乱步的一个短篇,主人公向他人诉说自己短期内杀了九十九人的经历。如何做到呢?他给问路的车祸司机指了一家医生水平不精却爱自不量力的医院,在横穿轨道的婆婆身后大喊“小心”使她迟疑片刻而没躲过疾驰而来的列车......他不仅没有触犯法律,反而看似还是出于好心,他没有杀人的行为,但他的行为确实是致命的关键。
阿婆是善于窥探人性的。人性中的恶意本来存在,正如那家医院与那辆列车,都是无法逃避的客观现实。然而就像客观现实可以被外人选择,人心中的念头也是可以被外部催化的,《帷幕》中的凶手就深谙此道。
然而利用心理暗示的巨大力量借刀杀人,即使逃不过波洛的法眼,却可让凶手永远安逸地躲在道德与法律之间的空白地带。即使有无数铁证,即使这在所有人看来都是大快人心的“侠客”行为,可若要处罚这位罪行罄竹难书的心理犯,自己就要成为在客观现实上唯一的凶手。波洛在犹豫.....
对于用私刑执行正义的行为,阿加莎在书中流露的看法往往是矛盾的。她会让波洛在《底牌》中认同“个人不能凌驾于法律去获得审判的权力,作文www.yuananren.com去代言正义”的观点,并认为“一旦某人自认为他知道谁该活、谁该死,他就离世界上最危险的杀手不远了——他将成为不以利益为目标,而是为理想杀人的傲慢暴徒,他认为自己是在替上帝行使权力”。然而也是在此书中,波洛却对某个杀害其“该死”的丈夫的角色抱有高度的好感。在《东方快车谋杀案》中,波洛更是没有行使职责,反而为报仇的真凶打掩护!
于是在最终局,当法律无法圆满地诠释正义时,波洛做出了“不负如来不负卿”的选择......处决了第一个凶手,他坚持了正义的追求;处决了第二个凶手,他维护了法律的尊严。
阿加莎用虚构的生命弥补了现实中永远无法完满的遗憾。完美主义者波洛,在拉下帷幕时,内心一定是无比宁静吧。